太史乌注:
「轻装上路」的思路在所有领域都是通用的,这篇的思路也间接诞生了二云老师clog系列。它与知识管理的「原子化」「Chunk」「卡片笔记」一类的思路非常相像,写一篇长文是艰难拖延的,写一篇小卡片却是轻松的,在定期低成本的定期投资下,这些「从小做起」的东西会自然生长出来结构。数量往往是质量的基础。 引申到自媒体经营,有一种思路是:1 day 1art,每天只更新一篇很简单的小图,原则是每天投入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,只占用自己很少的心力。不去追求“憋个大的”。推特作者 nozona 和 horuhara 都是这种轻制作思路——你每天只需要轻松生产1枚小内容,将更新规则写入个人页面简介,也有助于读者形成稳定预期和观看习惯。两个月发布60条,与两个月憋2条“大的”。前者在频率上更容易破除算法推荐的随机性,获得更多的曝光。同时,因为更新内容非常small,每天只花费你不到20分钟,你依然有时间可以“憋大的”。这样日更坚持100天后,你会普遍更容易快速获得第一万个关注。 这种轻装上路,没有多余负担的「小东西」是非常适合普通人缓慢生长,积累能力的。不论是创作,还是在知识管理领域。
以下是正文:
初学漫画的人时常会设定一个超大的世界观,然后大部分时间是做世界的细节设定。 然而设定不是故事,给编辑讲一堆设定的话,有些脾气差的编辑会一直跟着你问“然后呢?然后呢?”问多了,作者就很恼火,开始抨击编辑找茬。但是设定里的大故事(比如历史事件之类的)的确不是编辑想看到的故事,如果脑子里只有这些,恐怕编辑也没有找错茬。
那么现在就是老生常谈了——从小做起。这个并不是唯一的路子,但的确是相对保险的。你哪怕描述一个银河帝国,恐怕也是从较小的情节——尤其是主人公的个人的行为开始写比较靠谱。想想最后拿着星系当手里剑乱扔的《天元突破》吧,主人公西蒙一开始不也是在当挖洞鼹鼠吗。跟着主人公,慢慢看清你的世界,比上来就扔一堆概念好得多。
说到底编辑就是一个读者的代表,ta肯定是想看到能一下子把ta吸引进去的故事。因为就目前而言,见多识广的编辑实在是看过太多太多的设定了,我们辛辛苦苦绞尽脑汁做出的设定,到老编辑那里,他多半会“咦,这个跟那xxx的设定蛮像的嘛”,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就会先凉一半,因为我们真的没有看过ta说的东西,但事实就是如此,我们的设定肯定也是源于我们所看过的作品,然后把它们糅合、变形、发展,才会憋出所谓的“原创设定”,但细想一下,这个世界又不是只有我们会做这种事,所以撞梗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。
但这时候气馁的话,还是不要尝试干这行了。如果你的故事有趣,编辑就不会在意这种巧合,然后继续看下去。你会发现,就算是很多作品初期设定很像,但只要作者坚持自己的故事发展,最终会越走越远。毕竟,故事细节几乎不会完全一致,就算桥段一样,表达的味道和感觉也不一样。作者的心理差异会让作品也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。而这其实也是创作的大乐趣之一
那么我们要点题了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而千里之行前,至少也得学会走路吧。而超短篇的练习,就是练习走路。什么叫超短篇?就是4页到8页,如果是条漫,大概是16-32格。初学者很难一下子画很多页分镜。那么4-8页就非常合适。这个数字并不固定,我只是说一个常见的情况。
学会描绘小事非常重要——日常生活就很关键。就拿起床来说,你在现实中要起床,你的异世界勇者也得起床啊——自然醒,还是被噪声吵醒,还是被人叫醒? 这都可以是故事的开始。
这个练习的目的,就是组织故事的能力。长故事也是由一段一段的小故事组成的,小故事又是由一段一段的小片段组成的。4-8页,正好够讲一个小片段。并且也非常有助于培养所谓的“漫画感”,就像“色感”“乐感”一样的东西。 我一般推荐描写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,但也可以画自己之前设定好的世界观里的小事。比如说,你做了一个奇幻的异世界,你就可以画一下其中一个角色完整地吃一顿早餐的过程,这个过程可以借鉴你在现实中吃早餐的习惯,比如用油条蘸豆浆什么的。 不要排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这很可能是塑造角色性格的关键。因为这种情节源自生活,你加入足够的细节,就能提升真实感,读者也会更容易代入到角色里去。
现在有些漫画会用一个描绘世界观或者制造悬念的“序章”作为整个漫画的开头,这个序章一般很短,但画得好了就会有很好的效果。如何在短短几页塞入足够的信息量和悬念,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。那么,如果平时练习足够,这种时候就能得心应手。
话说回来,做这个练习的话,也没有必要过于紧张。如果不想让别人看,那就不要。最重要的是动手去画了,哪怕这几页都讲不完一段故事,半途而废都无所谓。至少画出来总比一点儿也没有好。
去年我曾尝试集中训练一下,就开了个叫《8rush》的在微博放出的漫画。不过画了四五次之后,新的商业工作接踵而至,就直接停了。不过现在看来,那还真是很快乐的漫画方式。
因为版权比较麻烦,就不截别的漫画了。附上很久以前画的超短篇随笔,我不是说这个有多好,因为很多短篇随着换电脑换硬盘拷来拷去都找不到了……这篇就是完整地描述一个日常的微妙心理,别人能看懂自然最好,看不懂也无所谓,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就行:
最后强烈推荐石黑正数、九井谅子的短篇集。用一个字形容就是“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