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出处是2016年的一条微博,9年后拾贝壳拿出来看又有新的心得,一些视觉原理在动画演出上是通用的。
原版微博截图比较杂乱难以阅读,简单进行了二次排版与新增部分图片案例。
◆ 1 / 特写重复的技巧
先说说这个吧,这个最简单,看下面这张图
先看整体节奏:故事讲到最后一格,在关键处就断了,不知道结果,逼的你要往后翻
本来这点事件,你可能两行就讲完了,他是如何把节奏压下来的?
感觉有一个「仪式步骤」,有人在旁边教导,该一步一步怎么做,很吸引人想知道后面会怎么样。
然后「做这件事的对象」还会对这个步骤产生疑问问题(这个问题也是观众会惧怕的)
具体到技巧上
多切特写?
比如表情和物件?
对的,多切「最有悬念的特写」,不要害怕重复。
比如这里的罐子在一页中,相似角度重复了三次
浦泽直树十分喜欢这招,我最早发现就是从他漫画里来的。通常都是一页三次,十分简单粗暴。
原来如此,感觉自己画的时候,会忍不住不想用「重复的角度」.但是播起来效果并不好
不过国内漫画人注意到这种重复三次的人挺少的,大家都不敢重复
注意,是十分相近的角度,用不同的格(大小形状)切三次
注意看三次的位置和对话框的位置
真的哎,2333
一定得是相似角度,相似的物体,才能把情绪累计起来。变得太多就没效果了。
动画里就是正反打,可以用。但对演出要求高,不好控制,
不过动画不太建议使用,理解这个原理,换其他方式去实现这类心理的控制。
不同媒介的技巧是不同的。
◆ 2/ 背景替换与内心说服
为啥一些格子是黑的背景,一些是空白背景?
(一页里大量的格不画背景这是很容易发现的普遍现象,我就不说这点了)
不清楚原理,我以前画漫画觉得需要强调,还有凝重的地方,喜欢用黑背景
黑背可能更有悬疑凝重气氛,白格叙事?
- 每格都画背景会堵,添加了无用信息,又影响注意力。
- 一般来说一两页里有个全景,就差不多能交代位置关系了
关于黑背景,像群友说的,在凝重的气氛下用,比如回忆——这时候都是比较常见的用法。很多画画的人凭直觉也能学到的。不过富坚义博(上图作者)这里是相当高端的用法
要点是:让角色进入对方的情绪。
罐子那方是黑背景,起「神秘」的作用,角色这边是「白背景」,在最后一格里进入对手控制的黑背景中。
看浦泽这个,左下角最后两格,同样用法。不过这种高端用法基本只能在一流水平的人里发现,普通漫画家是意识不到的
对,我刚想说好玄的感觉。是说一个人的情绪,进入到另一个的吗?(用人物背景的融合
嗯,进入「对方的背景」中。
但在潜意识里能影响观众
用背景的替换,说明角色内心被说服
浦泽这个是女孩由「平和的渐变」进入对方「杂乱的气氛背景」里。
◆ 3/ 字图的顺序如何影响节奏与表演
前面群友说对话框是围绕人物的,这个是现象,不是本质。本质是在「控制看到对话框和图的顺序」。
比如说请将您的贵手那格。它的图字关系是:「字」一一「表情」——字。
为什么要这么安排?
- 群友a:控制节奏?
- 群友b:说话有停顿,会增加气氛吧?
- 群友c:文字画面搭配感觉会像真正看到画面听到声音一样,就像动画什么时候背景音入什么时候是人物特写
「字——图——字」,很常见,主要就是在话当中打断一下。
但高手会怎么利用这点呢?
他们会利用看到图前后微妙的情绪转变,比如看了角色的脸后,“伸进壶里”这句话就变阴险了。
试想一下,如果这格是「字-字-图」的话,情绪会有什么改变
(*乌注:请看下图,笔者简单p了一个)
字字图的话,首先角色说话就显得看急了,没这么沉得住气的感觉
而且你看完字后,再看到脸,前面的话就缺少某种情绪。
富坚的处理是「普通一句开场白的导入」 →「看到角色的脸」→ 「后面的话比前半段的有情绪」。仔细体会这种细微的变化
哈哈,真是微妙…
这个有点难,我多举几个例子。先看下面这个「字字图」的,为啥要这样?
如果把「无需多虑」放到下一格会怎样。
左边原版的顺序是:字字图图图,后面需要保持连续几张图的气氛不能断,才足够有悬念
如果无需多虑放到下一格里,就成了:字图字图图。气氛被文字打断
这格用得比较高级哈
在康康浦泽的,「你说什么」那格,是先看到图,再看到字(对话框也放到下方了)。为啥这样处理?
快速读完一页,只关注故事,你眼睛的移动基本就是漫画家在控制的线路
画画的人会有停下来看画的习惯,但普通读者不会的。
好的我们回到「为啥这么处理」上….
- 这样放的目的也是为了渲染气氛吧
- 对话框放下面感觉比较沉重
- 而且跟那个胖子的对话框形成对比,气氛完全不一样
还得从字图的顺序上想哈
先看到画面,在看到文字,字就会被画面情绪所渲染。而且时间上会变慢,如果一直看到字,速度就会快
哦哦!
这里是一种压抑住情绪,再说出来的话(图片作用:压抑情绪)
这也是一个减慢的方法
这格的处理基本就是这类情绪的标准答案
它左边的那格也是,看到了相对长的图,再看到字,胖子的支支吾吾 感觉就出来了
看左页,胖子说,你是被选中的人,下面那格是立刻看到回应,「你说什么…!」,再看到图。对话的节奏就出来了
那这个对话框↓ 除了从女主引导到胖子脸的作用之外,是不是还表现那个胖子呼吸不畅的感觉啊 那个「呀唔」又拔高一样
多少有这类考虑,让视线曲折跳跃,能加强紧张感
从实际运用来说,图字关系这个其实是最难掌握的,因为同时考虑的内容很多。所以就放最后讲,多用这个角度分析大师漫画
学会分析别人的作品,能让自己快速提高。因为你看出多少东西就意味着你以后有机会运用出多少
总结:
- 特写重复,沉淀情绪
- 背景替换,黑白关系会带来潜意识,角色「关系的变化(说服/被说服 平静/紊乱)」
- 字图顺序影响表演情绪,先字后图,图被字意义影响。先图后字,字被图情绪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