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eibo.com/2029266201/BCPF2n9Z2
2023-4-30
开会得来的意见很多都是不同方向、不在一套里的,而且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才越能在七嘴八舌、相互矛盾的繁杂信息中取舍,才能驾驭得了“开会”
2023-4-16
近期“毁誉参半”的《犬王》和《马里奥大电影》其实都是好片,简单聊几句。
《犬王》可以说是汤浅最佳作品之一,尤其在“导演”层面。很多评论只在夸演唱会有多high,而忽略了这其实是一部主题层次丰富、且相当严肃的作品。其中“异类—天才—知己”的内在主题贯穿了汤浅的很多作品,在《犬王》里,能明显感觉到汤浅融入了更多的“真情实感”。
论视听设计的话,其实演唱会段落反而是稍显普通的,很多叙事段落要比演唱会的处理得更加高级、准确。真正的高手,厉害的点都在“度”上,而不是“花活”上。
《马里奥大电影》作为游戏玩家而言,绝对不容错过。很多段落都有效唤起了“玩游戏时的感觉”——它抓住了游戏里“有趣”的魂,这不是堆彩蛋就能简单做到的。
要先理解玩游戏时的情感,然后再用 桥段编排 和 视听语言 重新设计才可以,这是一个翻译的过程;它也删减了一些“影视情感”常见的情节和镜头设置,为的是更好地重现“游戏情感”,这是一个取舍的过程。如果用普通叙事电影的角度来看,它的故事和情感逻辑必然是不理想的。毕竟你玩马里奥系列作品时,会去在意它的故事和情感逻辑吗?玩的就是这个“有趣”。
2023-3-29
在B站上看了音律联觉W的《成龙历险记》版本,其实还不错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tY4y1S7Yc/
2023-3-12
作画必读资料,很多点都值得进一步思索、展开。原书除了这篇,其它几篇内容也相当不错,推荐。
2023-1-8
回顾去年工作相关的事情,最开心的莫过于想明白了一个萦绕心头七八年之久的、关于京阿尼的疑惑。一通百通,连带地也解答了其它不少问题。
本质答案总是如此简单,说起来平淡无奇,但自己却想了这么多年,不得不令人感慨。很多事物都是混沌理论的体现:一件简单的事(规律),只要持续性地反复迭代,就会变得非常复杂,以至于完全认不出原来的核心因素。这方面有本我很喜欢的科普书,叫《深奥的简洁》,它的书名用于描述世间很多事物都很贴切。
本质简单,但展开复杂。所以即便知道原理,要做到也很难。细节是魔鬼,只要有微小的偏差,反复迭代后就是巨大的差异。不夸张的说,很多事情,“知道”和“能做到”,中间的难度差了上万倍。
2022-10-4
佩服说的业界情况也挺真实的,国内可能还更严重些。之前有朋友就说过:“身边没见过几个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,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”。对于二维动画这种手工艺活而言,经验断代太严重了,导致很多错误认知反而变成了某种主流观点 //马猴编辑部:
2022-9-29
不同的工业体系,同个职位可能涵盖的权责内容并不相同,而不同的工序名称说的却可能是同件事。且不说日本,国内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同的体系,了解一个名称在具体语境下的真实含义很重要,也并不容易,是深入沟通的基础
2022-5-31
第一次公开聊一些@幻想师动画 的理念,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同行者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775165203710314 2022-3-29
都是业界的真实情况。培养新人很多时候就是在帮他们重画,从动作草图到一根根线条清稿,边改边讲,其实要比自己画得累。而且为了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训练,自己承担的往往是好多人加总起来的修改工作量…几年前决定从日本回国开公司,从零开始培养团队,也是觉得得趁年轻还有体力的时候做这些事
2022-3-20
#工作能力与天赋01
为什么不少人平时摸鱼看着不错,但到了实际工作时却平平无奇,甚至一塌糊涂呢?
除了基本功不牢,画风太局限等画画方面的原因外,关键是有没有意识到“画力”并不完全等于“工作能力”。
实际上,“工作能力”是很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:
1、【责任心】(只要是工作,它就是其它一切能力之前的必备条件)
2、【工具、技巧的熟练度】(比如说画力、运动规律等)
3、【沟通力】(理解别人意图、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。这直接决定了一个工作最初开展的方向是否准确。也是偏管理岗位的必备能力)
4、【分析力】(分析研究的能力,比如遇到一个新问题怎么入手解决,一个复杂问题怎么进行拆解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性)
5、【感受力】(当技能达到专业水平后,决定未来的路还能走多远的能力。比如对角色的共情能力,对人和世界的体验的复杂度等)
6、 【行业经验】(能有效降低行业内的沟通成本,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快速应对)
上面这些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展现出多强的“工作能力”,算的是总分,画力只是其中之一。了解了这点,就能更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是工作时比摸鱼好,而有些人是摸鱼时比工作好了。
事实上,业内有经验的人都会看重整体的“工作能力”(也许无法清晰表达它都包含了哪些方面,但能直观地判断这人做事靠不靠谱),外行才会单纯地只看“画力”。
2022-3-19
#工作能力与天赋02
如何用 老头环 来更好地理解 画画 这件事:
你的反应速度就是【天赋】。
操作熟练度,翻滚躲避、盾反这些就是【基本功】。
了解敌人招数,知道它会出哪些招;知道这个地方老贼又要怎么阴你了…这些都是【经验】。
在敌人哪次攻击后反击?能打几次不要贪刀?用什么武器、什么招式打的伤害比较高?把小怪们一个个引出来打,不要被围等等…这些都是【方法、技巧】。
了解自己的攻击招式和敌人的反应模式,出了这招后敌人会做什么反应?保持这个距离敌人会出哪招?这样以主动进攻的方式来控制战斗节奏的,就已经理解了游戏的战斗机制,是高手的打法。画画里,相当于理解了【底层原理】,这样可以快速抓到重点,画起来反而是轻松的。
凭借刷装备、刷等级,靠数值压制的,靠的其实是某种【工具】。到画画里就是用辅助软件、用好的模板插件等等。
去网上找攻略的,就是画画里的【找参考】。参考图找得好,基本功弱一点也能凑合过关。
当然也有月亮姐姐那种靠【运气、概率】的。画画时,试来试去也经常有看着还行的效果。只不过是试出来的,下次画的时候还是心里没底。
2022-2-24
当代战争不但符号化、影像化、游戏化,连时长也和打一局游戏差不多了。战争越来越沦为鲍德里亚所说的“无效事件”,只是在不断重演我们在电影和游戏里经历过的,无法超出曾经体验过的感知范围。远方的战争或许都不如老头环的BOSS战更让人震撼。
网友:信息化体系化的战争复杂度远超以往,普通人也接触不到战争的专业部分;周密的作战计划,各兵种各部门密切配合以求快速歼灭敌军,新的作战理念和高科技武器的应用难道还不够震撼吗?不过现代超级大国体系间的直接军事对抗目前还没有发生。(个人观点)
你可能没理解我意思。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件却让人“麻木”,是“无效”的?这才是当今媒介时代值得反思和批判的问题。并不是想表达到底是入侵乌克兰让人震撼还是老头环让人震撼。另外,非军迷也不会对战争技术本身感到多震撼,除了战争伤亡的共情,真正震撼的是历史拐点的来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