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天赋

论天赋

① 用老头环理解画画

  • 你的反应速度就是「天赋」
  • 操作熟练度,翻滚躲避、盾反这些就是「基本功」
  • 了解敌人招数,知道它会出哪些招;知道这个地方老贼又要怎么阴你了…这些是「经验」
  • 在敌人哪次攻击后反击?能打几次不要贪刀?用什么武器、什么招式打的伤害比较高?把小怪们一个个引出来打,不要被围等等…这些都是「方法、技巧」

了解自己的攻击招式和敌人的反应模式,出了这招后敌人会做什么反应?保持这个距离敌人会出哪招?这样以主动进攻的方式来控制战斗节奏的,就已经理解了游戏的战斗机制,是高手的打法。画画里,相当于理解了「底层原理」,这样可以快速抓到重点,画起来反而是轻松的。

凭借刷装备、刷等级,靠数值压制的,靠的其实是某种「工具」。到画画里就是用辅助软件、用好的模板插件等等。

去网上找攻略的,就是画画里的「找参考」。参考图找得好,基本功弱一点也能凑合过关。

当然也有月亮姐姐那种靠「运气、概率」的。画画时,试来试去也经常有看着还行的效果。只不过是试出来的,下次画的时候还是心里没底。

如果不是追求顶级水平,天赋其实没这么重要。 普通的天赋,其它方面做得好,也足以通关、甚至成为高手了。 而只靠天赋,其它方面都不行,则根本走不了多远。 画画也是一样的,要成为顶级大师,肯定需要天赋,但要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人士,天赋的占比并不大

②三种天赋种类

天赋有三种:

  • 第一种是“本能”。有些人不知道为啥,仿佛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。这种是“生下来就全副武装的天才”。
  • 第二种是“聪明”,准确的说是悟性。这种类型是稍加点拨就能触类旁通;看到范例,大体就能明白怎么做。不是表面上的模仿,而是很快就能体悟到某种内在逻辑。
  • 第三种是“坚持”。坚持很多时候是因为兴趣和好奇。这是最常见的天赋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天赋。这种天赋需要时间,以十年八年的长周期来看,就能甩掉大多数入行时“看似有天赋”的人。

第一种类型不需要老师;第二种最好有行业顶尖的人来指点(不一定很会教人,但自身水平一定要足够好);第三种在前中期最好能遇见那种擅长教人的名师(不一定是大师,但可以是大师的老师那种类型的)。

一个行业的大师其实多是第二+第三种天赋,尤其在需要多人协作的领域里。只拥有第一种天赋的人,往往会在自己的起点上原地踏步,多年后还在吃老本,离一流总差点距离,最后很多人就转行了。在行业待的年头长了,伤仲永的情况并不罕见

“坚持”这种天赋其实是一种被动技能:你只是一直看着远方朝前走,不知不觉,旁边的人就渐渐落下了,原先那些看似有天赋的人也显得普通起来

③ 高阶与低价问题

假设创作一个好作品需要解决100个问题

天才大师们意识里在考虑的往往只是第90到100的高阶问题,在这之下的凭感觉、经验就解决了,不会出现在意识里。

而教新人就得不断回到20-30甚至更低阶的问题去,高阶问题听着都很有趣,但对解决低阶问题基本没啥用(甚至负作用)

④ 避免“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”

作豚网友:“我不知道现在有野生作豚组织,我个人建议必须要有相对的老手带,新手和新手抱团只会使上限越来越低,而且某些概念真是耳濡目染的,不是文字说的清的”

转发评论:

动画制作及其它领域也同理~有前辈带能让你领悟到基本概念、规律在实战中活用起来的感觉,这种思考习惯(而非知识)往往是行业里一代代聪明人累积出来的。新人若要自力更生,得多高天赋才抵得上前面n代牛人的总和

不管是谁,教别人时总会有些“盲点”。那些自己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天赋所在,很难意识到它们会是别人苦恼的问题。即使意识到了,也很难分析清楚自己的感觉是怎么做到的。能教会别人的部分,往往都是自己也曾苦恼过、反复摸索过的。天才们大量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能做到了,因此很难成为好老师。

所幸我在画画上并不算非常有天赋,也没有正统学过素描色彩,因此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新人问题、也走过不少弯路。自己每解决一些问题就试图总结窍门和原理,累积下来反而比较容易教会别人了。

⑤ 身体习惯

做动画的人(尤其是二维动画),因为长年都是一帧帧来制作、观察运动效果的,所以对视觉上细微的差别比常人敏感得多。据说给普通人做似动现象实验,拍二和拍三的运动,实验结果差不多,但专业的动画人却能明确感受到其中断裂感的差异。这种敏感性并非天赋,而是可以训练出来的。当年染布工人能辨认出一百多种红色;印刷厂的老师傅用手一摸就能说出这是几克的什么纸;电器的维修人员靠听声音就能判断是什么地方出问题;连经常买西瓜的人,拍一拍也知道瓜甜不甜。这些都不是我们通常认为需要天赋的领域,普通人靠天天接触、天天练就能做到「身体习惯」本能了。

⑥ 范式与天才一代

在都是“天才”的时代,就没有“天才”了。

口头中常说的天才,只是上一代人用过去的标准来评判新生代而已(想想很多孩子是不是常被家长及爷爷奶奶夸聪明?)。

新生代获得资讯的丰富度和便利性远远超过了以往,正是意识到这种环境的剧变,我从五年前就开始说,即将迎来作画上的“天才的一代”。

大概在95到05年左右出生的孩子会出现天才原画师的一代,类比于日本60年代出生的那批天才原画师。他们在视觉资讯爆炸的年代成长,更多是会凭第一感觉而不是根据理解来画。这样的优点是性格鲜明、运动性强,缺点是对不同风格不同情境的适应性稍弱

事实上,“天才的一代”画的(或者说模仿的)也只是他们自身这个时代的范式,周围的资讯和工具变迁都会使得这种范式是最符合直觉、最易习得的。

在每个时代里,凭借努力确立范式巅峰的是大师,而去超越和开创新范式的才是真天才。新生代应该特意去接触学习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,否则是很难超越自身时代的。

网友回复:”意思是要多接触历史吗“

嗯,历史掩藏了丰富的可能性,当下浮于表面的仅是其中极少的部分——未必不好,只是视野太单一。互联网看似丰富了大众的视野,但事实上对大多数人而言,它更是流行观念的扩音器和小圈子的牢笼